新聞

2022年11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香港航海學校(附設宿舍) - 2022年11月
海事課程×紀律訓練 引領學生乘風破浪
自1946年創校至今,香港航海學校以其充滿特色的海事傳統,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經歷,建構堅毅不屈的精神。秉承過去良好的基礎,陳道沛校長帶領教學團隊進一步發展,在傳授知識與技能的同時,透過獨有的紀律訓練、水上活動及寄宿生活,培養學生的責任感、團隊精神及待人接物的素質,為未來升學及投身社會,奠下穩固的基礎。
優化校本海事課程 培育本地海事行業生力軍
學校以海為鄰,在上世紀已是培育香港優秀海員訓練的基地。校內自設水上活動中心,透過帆船、滑浪風帆、獨木舟、划艇以及龍舟運動,讓學生鍛鍊體魄和堅毅的態度,以正向積極的思維面對困難。學校多年來在發展水上活動中均投放大量資源,學生在相關項目中屢獲殊榮,當中更有不少學生成為香港代表隊成員,出戰國際賽事,為港爭光。隨着課程發展,陳校長期望進一步拓展學生對未來的視野,讓學生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可與更多職業掛勾,因此學校再次優化校本海事課程,並將海事科列為必修科目,並以考取本地及遠洋船長資歷作為其中一個人生目標,做好生涯規劃。
課程涵蓋理論與實踐 持續發展專業階梯
陳校長指出:「學校的其中一個特色是校本海事課程。基於學校的定位,除了傳統學科之外,我們亦重視應用教育。我們與業界一直保持非常密切的交流,由於近年本地海事人才出現斷層,社會對海事工作人才求才若渴,因此我們決定將原有的海事課程優化,並透過與運輸及物流局、海事處及業界合作,在原有的可以考取『遊樂船隻二級操作人證明書』的基礎上,開辦『本地船長三級證明書』,讓學生在畢業之前,取得本地商船船長的資格,將就業出路擴闊和提升。」於初中期間,學生需要接受基礎訓練及認識基本理論;高中課程則着重實務訓練,學生會在此階段會接受專業訓練,如船上實務訓練課堂,學習船隻操作技能。
為了加強學與教效能,除課堂教學外,學校充分利用電子學習策略,發展出手機應用程式,老師會將所有教學的重點拍成片段,並設有預設的自評系統,學生可擺脫空間及時間的限制,按學習需要隨時進行複習,老師亦可透過程式了解學生的進度。在辦學團體的支持下,學校購置「船舶模擬駕駛訓練系統」及「沉浸式虛擬實境訓練系統」,讓學生的學習帶來趣味。此外,每級學生每年都有最少六次的船上實務訓練,由經驗船長指導駕船技巧。「海上駕駛讓學生可在航行的過程中,學會天文、風向水流的轉變,由於在實境體驗非常真實,學習動機大增,傳統的學科亦可利用這個載體,提升了教學的趣味。另外,藉着沉浸式虛擬實境訓練系統,學生可學會駕駛倉以外的經歷,如火災處理、輪機室結構等,將知識具體化。」
除了教授學生基礎的知識理論及操作技能,如拯溺訓練、海圖作業訓練、船上實地策劃航線等,學校更滲入船上紀律、內部溝通、待客之道、衝突管理等內容,使學生掌握共通能力,同時亦建立良好的個人素質。
海事文化結合正向教育 造就紀律陽光青年
鑑於富有海軍特色的創校背景,學校非常注重學生的紀律訓練。「良好品格和自律是一切發展的基礎,越能忠誠謙遜,便能走得越遠。」 學校近年積極參與紀律部隊推出的青年活動,並將相關不同的資源建構成為「校本紀律訓練課程」,作為培育學生良好價值觀的「校本教材」。「紀律部隊本身含有大量的優良價值觀,這與教育局所推廣的價值觀幾乎一致。學校推行紀律模式多年,如今資源充足,大大豐富和優化了紀律訓練的推行。」陳校長笑言,學校就像紀律部隊的搖籃,過去數年,學生在畢業後投身紀律部隊的人數已近半百,「看見畢業舊生回校探訪老師時個個氣宇軒昂,自信滿滿,我和老師與舍監們都感到辛勤工作都是值得的。」
另外,由於學校提供全寄宿服務,即使在上課時間以外,學生依然需要跟從宿舍基本的規則和時間表,有效培養良好品格及規律的生活習慣。「在宿舍生活中,學生除了要自理外,更需要分擔日常清潔工作,從中能夠建立他們的責任感及協作精神。」陳校長指出,由於學生有大概八成時間留在學校,因此彼此之間的凝聚力十分高,展現優秀的團體精神。
與政府及業界締結緊密關係 拓展未來發展可能性
學校以「培育海事和紀律部隊專才搖籃」為重要的發展方向,校內學生大多有志投身海事行業或紀律部隊。為了讓學生在畢業後能順利就業,學校與不同的政府部門及商業機構保持緊密的聯繫。「以校本海事課程為例,學生在六年修讀後便能夠考獲『本地船長三級證明書』,相比以往只能投身遊艇業,他們現今的就業出路已擴闊至商用船隻。相關船長的證書有效期至65歲,無論學生將來是否投身相關的行業,對於他們而言無疑是一個就業和專業的保障。」陳校長補充,學校會在畢業禮前夕,安排本地的船舶業僱主與有志投身社會的學生見面,即場進行面試工作;學校亦積極鼓勵學生繼續升讀香港理工大學物流及航運學系,持續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。
紀律部隊的導向方面,學校先後與警察、海關、消防處和懲教署,結合校內的紀律模式,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團隊訓練,以提升學生的自律自信、團隊精神、抗逆能力和領袖才能。例如學校於2010年已開始與警隊合作,推行「水警學長計劃」,由現職水警擔任學長,與學生分享警務知識、工作經驗及所面對的挑戰。「透過與不同的紀律部隊長官的接觸,學生能夠了解自己的能力與要求是否相配,見賢思齊,他們不斷改善的動力便越大。」陳校長認為,讓學生及早接觸業界,有助引導他們描繪未來的藍圖,燃點他們發奮圖強的動力。